情书大全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一)
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of Benjamin Button)改编自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短篇小说,但本片与原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及所涉及的文化视界部相差甚远。原著中,刚出生的本杰明有着70岁老人的心志和容貌,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和生理都出现了逆生长。本杰明被周遭的人视为不祥的怪物遭到厌恶和鄙视18岁考上耶鲁大学却因50岁的容貌被拒之门外;参加社交场合被错认作是父亲的兄弟,与看上去至少比自己小30岁的女孩结婚,并看着妻子慢慢变老,被儿子逼迫在外人面前称其为“叔叔”,与孙子一起在幼儿园里玩耍,最后在保姆的怀抱里停止了呼吸。菲茨杰拉德被称作“爵士乐时代”的桂冠涛人,是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兼备了涛人的敏锐和戏剧家的想象力,擅长用个性化的文字讽刺着美国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的种种社会现实。此篇小说其实就是以荒诞的手法折射了人性的自私与人情的冷漠。而由大卫·芬奇执导的这部同名影片,则
完全舍弃了原著中的讽刺意味,他不仅重新编排了这个荒诞的故事,而且跳脱了以往作品的悲观基调和阴郁风格,从对人性阴暗面的残酷揭露转向了对人性美好善良的温情演绎。对于观众来说,这再也不是一场充满悬疑与惊悚的智力游戏,大卫·芬奇赋予了本杰明·巴顿精彩而又完整的一生,而观众也在他独特的讲述中惊奇并感动着。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时间这个复杂问题的探索,从西方古典哲学的容器式时间,到康德的时间是纯粹的直观,经由柏格森的时间“绵延”论,再到海德格尔的时问与存在的浑然一体。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时间就从未脱离过人的生活世界或者直接把时间视作历史本身、生活本身。而影片《本杰明·巴顿奇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位艺术家对于时间哲学的一次逆向思维。我们通常希望时问能够倒流,这样就可以去弥补过去的遗憾,盖图先生之所以让钟表的指针逆时针转动,是想挽回在战争中失去的儿子,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蝴蝶效应》,主人公即便一次再一次地重写历史,但总会有些东西“失去”人生是不可预知的,你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改写历史,无论怎样的人生都将逃不过世间洪流的冲刷,在这个意义上,两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杰明倒流的生命,是大卫·芬奇关于时光倒转的假想式呈现,但最终的结论还是一样,否则盖图先生就不会死于一颗破碎的心或者迷失在具有象征意义的海上。片中被多次重复的台词“你永远也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正是本片所要揭示的主题,不知何时到来的飓风、牧师的猝死、道斯被闪电击中七次、战争的爆发、黛西的车祸以及本杰明的一生部是人们无法预测的事情。时问的永恒性与不可经验性是时间哲学之于人生的重大意义。另外,与时间主题并行的是关于爱的情感主题。“时间已经与历史、与人生、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融合为一体。因为时间中渗进了历史活动的因素,所以时间就必然是具有情感化、心理化的主观意识。甚至我们可以说时间就是情感,就是人们在某一时刻、具体境遇下所形成的当下领会和心情态度。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经历时间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经历时间的过程中获得的真情实感。所以,与时间逆向生长的身体并不是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真正要义,而真正的要义却是他在特殊的成长过程中仍然获得了善始善终的亲情、爱情与友情。特别是本杰明与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一生经历了四次分离,却从未间断过对彼此的爱与怀念。片尾镜头中年迈的黛西牵着本杰明稚嫩的小手走在飘满落叶的街道上,时而俯下身亲吻幼小的本杰明,那个场景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有的东西永远部不会变,比如爱。《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蕴含了太多的人生思考,各种情感交集复杂,每一处细节,都是温柔却疼痛的提醒。有些人一辈子的历程会很孤单很艰难,就像是蜂鸟,在飓风的天气里出现,只是一只,孤单的,单薄的,却倔强地扑腾。
也许,它是在寻找自己的爱人。
本杰明曾遇到过这样一只蜂鸟,他学会了它的精神。自然的规律在他身上全然颠倒,他一生都要遭受,自己深爱的人们,比自己先死去。以及,某些时刻,自己不可选择的离开。
我一直记得奎尼在迷糊中给本杰明讲述的道理,那时的本杰明有着70岁的容颜,却是7岁的心智,他有太多事情不懂,有太多迷茫需要人引导,他因此在夜晚心神不宁。她握紧他的手,正如一个母亲给予孩子勇气与安心,她告诉他,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去同一个地方,无论这过程中,我们是以怎样的形式怎样的方式,最后我们都将殊途同归。
这是一处最震撼的暗示,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想起这一镜头,更懂得了这些平凡的镜头所要呈现的,是一个简单却温情的道理。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二)
相对于返老还童,我更喜欢本杰明·巴顿奇事这一译名,返老还童更多的是一股浓浓的科幻味,主角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还童”,只是外表上的,在片尾,主角虽然有着孩子的外表却怀揣着一颗沧桑的心。还有本杰明·巴顿的人生奇旅这一译名,但本杰明·巴顿奇事则更贴近此片平淡的节奏和主角漫长的一生。
这是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是一部有些平淡乏味的电影,需要安下心来、静静的去看。
老巴顿抱着本杰明跑出屋子,误打误撞下了那家养老院,女人不顾丈夫和医生的反对,善良的收留了这个看似衰老不堪、行将就木的奇怪婴儿。养老院的一老妇看到他时说他长得真像我丈夫,这个幽默得有点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明明女人把婴儿踩了一脚,婴儿却没死或受伤。
本杰明虽然有着老人的外表,却有一颗对事物充满好奇的童心。坐在饭桌上拿着喇叭式的助听器,听叉子一遍遍的落在桌子上的声音。这一幕初一看感觉挺好玩,但慢慢的感觉其实挺苦涩,一颗童心装在了老朽的躯体中。黄昏后,当所有人坐在走廊的椅子上小憩时,他却用轮椅走来走去,有人制止了他,他又转身被街上孩子们的嬉戏声深深吸引了。“我一直很好奇,街上是什么样子的?下个街角又是怎样的?”他是多么渴望能出去这栋房子看看外面啊。
“妈妈,有时我觉得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我们的终点是一样的,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你有你自己的路”。妈妈不仅善良,还是和有智慧的人。每个人无论生前做了些什么,人生轨迹如何,最终都是要化为一抔黄土,从此长眠地下。这并不是消极,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同,体验到的人生也是不同的,为了自己这与众不同的人生,为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何理由不为之奋斗。(呵呵,这些道理谁不懂,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总是缺乏毅力啊)。
运筹学成绩出来了,居然过了,好开心,接着写完这篇影评吧。
晚上,“我在聆听这个房子的呼吸,听着大家沉睡的声音,我感到安心”。这一片断也确实让人感到安心。
在教堂,夸张的神父装模作样的祝福了母亲,然后又夸张地鼓励本杰明自己下地走路,结果本杰明学会了走路,后来母亲也确实怀上孩子。当本杰明摔倒在地后,神父喊着“站起来,老家伙。像拉撒路那样站起来。”呵呵,这一段神父的动作好像蜡笔小新学动感超人时的动作啊。拉撒路?不是我以前看过的一本小说的主角吗,在那里面是个长寿的人,但在圣经中好像是个被耶稣从坟墓里救活的人。看来所有人都认为本杰明是活不久了,不过神父是活不久就对了。讽刺的是神父说完“赞美主啊”就真的因为过于激动而心肌梗塞去面见上帝了。这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死亡也是这里的常客,人们来到这里,又安静离去,你可以感觉到有人离开了,那时房子里总是寂静无声。”
“这是个值得成长的美好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抛开了过往生活中的矛盾,每天只关心天气、洗澡水的温度和一天行将结束的阳光。”在夕阳的余晖中,有人在下棋,有人看着报,有人织着毛衣,有人聆听着鸟鸣,有人因天气微凉而咳嗽,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突然想到这一句话不就是小学时语文老师经常出的造句题吗?“有的…有的…”要是有一个小学生把这个句子交上去估计是要得到表扬的吧。
总会有人来重新填补死者的房间。时间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停下脚步,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停止运动。人们也是一样,不会因为少了谁而活不下去,总是会自然而然的有个人来填补空位的。但一些执着的人也许会真的因为少了什么而乱了生活的脚步。其实又何必呢,人生苦短,母亲辛辛苦苦生下你来世间走一回,总是要向前看的吧。“别让不开心的事,停下了脚步…别让遗憾继续,一切都来得及。”
“无论什么肤色,什么体型,人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嘿嘿,孤独啊。
本杰明独自一人撑着拐杖,在夜里蹒跚着走回了养老院,磨破了手上起的泡,也唯有独自承受。无论你出去玩得多么开心,最后你还是得撑着自己独自在黑暗中,身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过路人,最后走回起初离开的地方。
“那是1930年感恩节,我遇见了那个改变我一生的人”,他父亲的身影出现了又离去了,是父亲还是黛茜呢?应该是黛茜吧。那个蓝眼睛、轻舞飞扬着的小女孩深深留在了他的心里。
“你不觉得很可怜吗,不会飞的鸟。”确实很可悲。
床底下,他俩点着蜡烛,“我并没有看上去那么老”“我也这么觉得,你不像我奶奶”。当有个人这样认同你的时候是多么温暖啊。“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蓝眼睛”。确实,很美。
接着出现了贯穿整剧的段子:“我跟你说过我曾被闪电击中过七次吗?”一次是修屋顶,一次是过马路取信,一次是在田里放牛。屏幕出现这样的几个黑白画面,在平淡的情节中显得很幽默。
“很有意思,有时候我们最记不得的人,却印象最深。”记住的只是一些事一些话,却不是这个人,是这个人的经历、话语深深打动了人。
“无论你弹得怎么样,重要的是你弹琴时的感受”,那个女人如是说。结果与过程,每个人看重的都不一样吧,我不是什么独特的人,反正是比较看重结果的。
他上了迈克船长的拖船工作,船长带他去了妓院。在那里,迈克说自己童年想做艺术家不想和父亲一样在拖船上耗一辈子,最后他还不是做了拖船船长,但他脱掉衣服露出一身的纹身,说但我还是成为了艺术家,一个纹身艺术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理想也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实现,就想船长一样。
当老巴顿看到本杰明从妓院里出来时,意识到自己也许错了,也许不该丢掉他。在酒吧里,父子两喝着酒,本杰明说今天有太多的第一次,老巴顿拿起酒杯说“敬孩子”,本杰明说“敬母亲”。老巴顿原来是一直惦记着这个孩子的,本杰明是一直爱着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亲生的。
“长大是件很有意思的是,不经意间就发生了,本来是这样一个人,然后突然间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再是原来那样子。”成长是不经意间发生的,昨天在人人上看到一条状态问你身上时间最长的伤疤陪了你多久,然后我发现我手背上的那个疤居然有十年了,小学五年级时弄出来的,这样想起来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啊。这次是手上的疤痕让我意识到了时间悄然的流逝,下次又会是什么让我再次意识到呢?希望是件好点的事吧。
“要是我告诉你我没有变老,而是变得更年轻了呢?”“那真不幸,你必须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真是可怕的责任。”本杰明表情瞬间就变了,很悲伤的感觉。“我们生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我想这话特坑爹,只是用来安慰人的,是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用来麻痹自己的接口。为什么只有到了失去才知道多重要?失去了才知道很重要有什么用呢?用来责怪自己当初没有意识到?用来怀念?再重要也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一天早晨,死神不期而至,那个教他弹钢琴的人去了,他明白了失去一个人的感觉。随后在他人生的第17个年头,他收拾行囊跟大家告别。黛茜最后追了出去,太多的不舍,仅化为了一句“不论到哪都要给我寄明信片”。
他随迈克船长去了很多地方。“摩尔曼斯克,我遇见了一个人,我坠入了爱河”。他们经常在夜晚喝茶聊天。她的父亲深信自己会在睡眠中死去,他约束自己只睡午觉相信这样就可以逃脱死亡,但最后还是死在了自己最喜欢的椅子上。有时候逃避是没用的,不如去直接面对。
她19岁时,曾试图成为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女人,但她在接近终点的地方放弃了。人们问她还会继续尝试吗,她虽说为什么不呢,但事实上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在受了本杰明的影响后,她最终在68岁时游过了英吉利海峡。有些事只要你做了,永远不嫌晚。
“我一直等,想做些什么改变自己的状况,去做些什么。那些浪费掉的一生一去不返,人生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浪费了。”人不能因为挫折而止步,不能因为怯懦而停步,不能让无意义的事填补人生。但这话说起来容易,要是能完全做到,那这个人一定很伟大。像我就不是能坚持下去的人,也总是想着做些什么,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但却总是止步。就像这篇影评,学期中就已经写了一半了,剩下的却拖了这么久才完成并输入电脑。懒惰啊,怎么破?
本杰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切尔西号被美国海军征用,他跟随船长加入了战争。参战前几个月,一直很平静。那一晚,一个工友把积攒下的全部工钱给了本杰明,一分也没花过,让本杰明在战后带给他老婆。因为本杰明看起来像个可靠的人。
紧接着,我认为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出现了,战争真实上演在了他们面前。他们见到了一艘战舰被击毁,敌人的潜艇向他们开火,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船长开着破拖船冲向了敌人的潜艇。船长临死前说“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多么无奈的一句话啊,这让本杰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整艘船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海上那只飞翔的蜂鸟,该是船长变成的吧。
25岁时他回到了家,妹妹在门前扫地,疑惑地看他走进去,母亲见他也大吃一惊,为他现在年轻的样子。这正印证了她的话“你永远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养老院的人,只剩了两个,一切物是人非,妈妈老了,爸爸去了,妹妹长大了。但不变的是,那个老头又对他谈起了他被闪电击中的七次:有一次我就那么好端端的开着车,心里想着自己的事。(你的人品是有多烂啊,被闪电击中七次,你的运气又是有多好啊,七次都没打死你,怪不得养老院其他老人都死了,就你还活着。)这时他意识到,其实变得只有自己。心境变得和以前不同了,见了太多的生死。我想真正见过战争的残酷的人都是这样的吧。
黛茜回来了,他心动,她带他去了纽约,但本杰明却被黛茜的变化吓着了,于是不欢而散。
别人都在变老,他却独自一人变得年轻。
老巴顿在临死前告诉了他真相,他陪老巴顿在湖边的朝阳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老巴顿把纽扣厂过继给了他。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心情低落的他去找黛茜,但黛茜的表现再一次让他退缩。
黛茜车祸,他看望她,黛茜赶走了他。之后他安心享受生活,也认识很多女人。黛茜调整心态回来后,他们正是坠入爱河。“真高兴我不是在26岁那年和你在一起,我那会太嫩了,而你又太老,现在这样才最自然。”是啊,相识在最纯的年纪,相爱在最合适的时间,是件多美好的事。
母亲去世了,他卖了父亲的房子,卖了新房,他们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过着自己的生活。她在游泳池里看着年轻女人为自己的老去感叹,虽然本杰明外表是在变年轻,心却是在慢慢变老。后来在湖边她终于懂得了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
为了女儿的成长,他卖了父亲的纽扣厂,卖了湖边的避暑别墅,卖了父亲的帆船,把钱都存进银行,在一个早晨离开了母女。
“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再晚去做还是有意义的。做你想做的人,这件事,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你能从现在开始改变,也能一成不变,这件事没有规矩可言;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能搞得一团糟。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体验到未曾体验过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你能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气,重头再来”。这是他写给女儿的信。
“你看起来又年轻了许多。”“只是外表。”年轻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年老的心,而片头时却是年迈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年轻的心。“你说的对,我没法同时养育你们两个,我没那么坚强。”试想,当你逐渐老去,你的爱人的外表却渐渐年轻,谁能有那么坚强去接受这个现实呢?
“晚安,本杰明。”“晚安,黛茜。”两人从小开始的对话,无论对方在不在身边,总是下意识地在睡前说出来,即使多年后相见也还是一样没变。
再次相见,还是那栋养老院,还是那架钢琴,只是本杰明已变成了一个老年痴呆的少年,黛茜也已变成了一个老太太。她给他讲袋鼠的故事,看着他不再会走路,不会说话,拄着拐杖牵着他,弯下腰低下头吻他,但她还是不停地告诉他我叫黛茜。2002年,火车站那座反方向的大钟被换了下来,第二年婴儿状的本杰明平静的在黛茜的怀里离开了人世。“他看着我,那一刻,我知道他认出我来了”,老人就这样看着自己的爱人在怀里睡去。
老太太在病床上说出了最后的话--“晚安,本杰明”,窗外雨中飞过一只蜂鸟。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可以悠闲地坐在河边;有些人,注定会被闪电击中;有些人,会音乐;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是游泳健将;有些人,懂纽扣;有些人,懂莎士比亚;有些人,叫妈妈;有些人,是舞者”。
电影以反方向的钟的建成开始,以水漫过钟而结束。本杰明逆行的一生就这样讲完了。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应该会觉得太乏味,太平淡,剧情没有什么起伏。但正是这样一部只有新奇故事的平淡电影,却包含了很多哲理。也只有这样平静的电影,能让我浮躁了好久的心平静下来,安静的思考。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三)长生不老是皇帝追求的,越活越年轻是百姓向往的。于是有广告人编出“60岁年纪,30岁心脏”的故事,以及“去年20,今年18”的噫语。1922年有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把这种梦想说得跟真的一样。70多年后,大卫。芬奇把这个梦弄成电影,更像真的了。
但越活越年轻真是好事吗?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本杰明。巴顿轮到了这份好事:他生下来是老头,却越活越年轻,最后是越活越小,小到回归出生时原形,又回到无。
如此人生逆行,他本人无法协调由此产生的矛盾:当他生出来有张七十多岁形象的时候,却有着一颗童心,而当他走到生命尽头时,却是娃娃脸后心的完全衰老。本杰明也完全无法与周边世界协调:当他经历了无数周折和青梅竹马的黛西终成眷属后,黛西已是韶华将尽,而本杰明却是日益步入花样年华,两个情人一辈子的正常对接,只有短短几年,此前,她少他老;此后相反,岁月距离渐行渐远,直到融入无限。
黛西是座标,所有的周边人都是座标。当整个世界正常运行时,本杰明的倒行逆势越来越充满悲剧:爱他的人一个个逝去或一个个老去。他最后只剩下孤独。
本杰明希望用出走来逃避时间座标。第一次出走,他上了拖船,在那里完成了他“老年”向“中年”的转换;第二次出走,他浪迹天下,这一次他不得不出走是因为他到达和黛西年龄交叉点后开始向两个极端越拉越远。黛西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再也不用为情人光滑的皮肤和自己日益松驰的皮肤担心,本杰明的岁月逆行却走向悲剧性尾声,皮肤越来越嫩,形象越来越小,最后又回到起点:养老院。
人的形象无论是老是嫩,成熟的价值是意识和思想。形象只是一幅会有时会犯错误的皮瓤而已。
或许,这是对想青春不朽世人的忠告。
此片化妆毫无悬念地获奥斯卡奖。其实和化妆相配的还有皮特的演技:幼稚的老头和沧桑的儿童,这样的题目可以成为电影学院的小品考题的,这是需要极高的把握水平的。
只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读日记倒叙手法。一个看上去很真实的逆行的悲剧人生,不需要导演再用电影手法再来逆行一下。
- 最感人的表白情书
- 如果有来生 ,我仍然爱你
- 肉麻情书
- 一封伤感的表白情书
- 经典三行情书,猎取美人心
- 写给女朋友的第一封情书
- 最感人的伤感情书
- 我们一起变老_一起长大慢慢变老
- 最搞笑情书
- 遗失在流年里的情书
- 感谢上帝,让我遇见你
-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情书1
- 中国古代九大经典情书欣赏
- 拿什么思念你 我的爱人
- 如果爱,请深爱
- 由100个数字组成的经典情书
- 不经意间与你相遇
- 无条件的想到你
- 我们一起长大慢慢变老 一起变老
- 初恋情书:我的心属于你
- 加拿大2.8玩法与技巧-游戲高手经验
- 唯美爱情经典语录
- 史上最感人的歌名情书
- 大冰:说得清的,都不叫爱情